如果我開宗明義地說「挑移位機,先看價格 」,相信一定有人會覺得我在講廢話 XD。其實把這放在第一句是希望大家能對價格先有個底,才不會和我以前一樣 吃米不知米價(笑)。
相信你這時候頭上一定有跟我當初一樣多的黑人問號,5萬到40萬,這個範圍也差太~多了吧!當然今天寫這篇的目的不是要揭露市場價格(這個交給估狗大神就可以了),是想要和大家分享除了價格以外需要被大家關注的其他項目,了解整合這些相關因素後,在考量可負擔的費用,挑選到一台可以符合心中期待的移位機。
首重安全和承重
移位機既然是拿來移「人」的,那安全絕對是我不用提你也會想到的對吧?不然我們就裝台天車不就解決了嗎(誤)?
因此除了最最基本的是否有衛署查驗登記,是否能提供相關安全測試及認證報告外;乃至於關於電子零件出問題時是否有可替代的機械式下降、緊急斷電開關、最大承重等,這些都是不該省,也不能省的必備項目。
既然提到承重,相信你心中的小劇場第二幕這時會上演「被移位的人如果80公斤,那應該只要能承重這個體重的就夠了吧?」
其實不妨把承重和「耐用度」做連結,預留多一點的空間,相對上會比較放心你說是吧?目前移位機承重,150公斤應該是個大多數機型都會符合的重量。和安全息息相關的數字,在選移位機時可記得要多瞄一眼唷~
懸吊桿最高、最低點
移位機最高點關係到兩件事,是否搭配站立用的懸吊帶做站立、行走訓練?從床上移位時考慮床墊厚度、各種減壓墊厚度後,被移位者的屁股是否能離開床面?由於每家廠牌的懸吊帶會略有差異,建議可以提供床/椅面高度和使用者身高,廠商才有足夠的資訊協助提供合適的機型。
至於為什麼要在意最低點呢?這是因為
服務及相關資源
在這個資訊公開透明的年代,什麼都能事先在網路上比完,但唯獨「服務」還是要仔細打聽一下口碑的啦!
因此從販售前對用戶端狀況的評估,進而做產品說明、試用,到交機時的使用教學、注意事項說明;以及後續的售後保固、找不找得到人維修、電池和輪子等耗材的替換,甚至現在有的廠商還替自家產品投保產品責任險等,都是參考的重點。
由於還是有很多細節是很難從文字或數字上直接心領神會,如果有機會實際體驗、操作一次絕對是最有感的。這部分的資源就可以洽詢各縣市的輔具中心,或是銷售移位機的廠商做進一步的了解。
底座開合方式
在講開合方式前,先回答你問的「什麼時候需要底座開合?」簡單講,靠近輪椅的時候要打開,輪椅才能進到移位機中央;當空間不夠大時要合上,移位機才比較好推行操作。
底座開合分成電動式和機械式兩種。機械開合方式雖然透過結構的設計已盡量讓操作者省力,但在遇到「被移位的人特別有份量」或「操作者力氣特別小」,這時就不妨考慮選擇只靠一指神功就能電動開合底座的移位機型。
外型和材質
外型牽涉到每個人是否看對眼,由於實在過於主觀我們在這邊就略過不提了(喂~)。其實要提醒的是外型和材質背後所代表的,機身重量和延伸出的,好不好推。
常見的材質有兩種,鋼鐵和鋁合金。想當然鋁合金的材質較為輕巧,但再怎麼輕巧也都在30-40公斤,即便可折疊的移位機也是20公斤up,再加上被移位者的體重,這時整台移位機的重量是否好推,尤其對女性或年長的操作者而言,這絕對是要列入評選清單的項目之一唷~
後記
最後來補充一下